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分析

被引:23
作者
卢秋帆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
[2]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法律语言; 模糊性; 弊端; 消除;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0.02.001
中图分类号
D90-055 [法律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治理念要求法律必须具有确定性和完备性,这就要求作为法律规范建构手段与表达形式的法律语言具备逻辑上的精确严密性。然而由于法律实践的复杂,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是难以避免的。法律模糊语言具有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但可以在一定程度消除法律模糊语言的弊端。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司法裁判困境及若干解决思路 [J].
罗培新 .
法学, 2007, (12) :66-73
[2]   法律语言与语词对象 [J].
刘愫贞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05) :59-61
[3]  
公司法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赵旭东主编, 2006
[4]  
法理学[M]. 法律出版社 , (德)伯恩·魏德士(BerndRuthers)著, 2003
[5]  
法的价值论[M]. 法律出版社 , 卓泽渊著, 1999
[6]  
模糊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伍铁平著, 1999
[7]  
法律的概念[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英)哈特(H.L.A.Hart)著, 1996
[8]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 华夏出版社 , (美)博登海默(Bodenheimer,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