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方法和应用研究——以京津地区为例

被引:20
作者
张晓瑞 [1 ,2 ]
宗跃光 [2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
[2]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模型; 方法; 综合划分指数; 京津地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0.05.02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通过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要求,将关键自然资本不能减少的强可持续发展生态阈值理论与区域综合生态价值观相结合,受经典力学定律启发,构建了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承载力潜力压力阻力"模型,提出了计算区域空间开发所受合力的方法,得到了区域主体功能区的综合划分指数,根据规划空间单元综合划分指数的大小实现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解决了目前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开发类和保护类的阈值确定这一技术难点。以京津地区为实证,根据对未来发展决策导向的预期,应用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和方法实现了京津地区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28 / 7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 [J].
丁四保 .
地理科学, 2009, 29 (04) :587-592
[2]   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 [J].
王强 ;
伍世代 ;
李永实 ;
汤晓华 ;
陈国子 .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725-735
[3]   主体功能区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 [J].
方忠权 ;
丁四保 .
地理科学, 2008, (04) :483-487
[4]   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 [J].
叶玉瑶 ;
张虹鸥 ;
李斌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1) :39-45
[5]   平泉县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J].
王瑞君 ;
高士平 ;
宇文会娟 ;
栗志强 ;
张伟 ;
焦广民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5) :95-99
[6]   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 [J].
顾朝林 ;
张晓明 ;
刘晋媛 ;
张从果 .
地理学报, 2007, (08) :787-798
[7]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J].
张广海 ;
李雪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7, (04) :57-61
[8]   安徽沿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研究 [J].
曹有挥 ;
陈雯 ;
吴威 ;
曹卫东 ;
梁双波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83-389
[9]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J].
刘传明 ;
李伯华 ;
曾菊新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3) :64-68
[10]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