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被引:14
作者
曹东勃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农经济; 农村改革; 农业发展;
D O I
10.19654/j.cnki.cjwtyj.2009.01.019
中图分类号
F320.2 [农村经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权力的角色定位 [J].
赵理想 ;
王莹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3) :35-40
[2]   关于小农经济的理论争论与现实发展 [J].
张新光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4) :93-98+110
[3]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J].
黄宗智 ;
彭玉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4) :74-88+205
[4]   对“杨-黄”间接定价理论模型的适当扩展与重新评价 [J].
韩绍凤 ;
向国成 ;
石慧 .
系统工程, 2007, (06) :89-93
[5]   对农地再分配制度的重新认识 [J].
赵阳 .
中国农村观察, 2004, (04) :22-30
[6]   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 [J].
张红宇 .
管理世界, 2002, (05) :76-87
[7]  
农民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 艾利思 (Ellis, 2006
[8]  
人地关系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朱国宏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