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解释力来自哪里: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

被引:30
作者
岳彩申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经济法; 研究范式; 理论方法; 科学方法论; 解释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经济法学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学科地位,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其理论的解释力,但是,目前研究现状中,研究范式的混乱、理论框架不清晰、缺乏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与工具以及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分离这四个因素削弱了经济法理论的解释力。中国经济法学提高理论解释力的基本路径在于:在吸收各范式优点的基础上,对经济法研究范式和理论进行多元整合,建立一种能够整合各种研究范式和理论流派优势的多元统一理论。在这个路径下,经济法学应当进一步厘清理论框架,引入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将科学方法与人文的方法结合起来,吸纳理性选择理论所包含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整体主义解释.[D].刘水林.西南政法大学.2005, 08
[2]  
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D].岳彩申.西南政法大学.2003, 03
[3]  
经济学方法论.[M].[美]谢拉·C.道(SheilaDow)著;杨培雷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承传与创新:现代性、全球化与社会学理论的变革.[M].文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M].岳彩申著;.法律出版社.2004,
[6]  
理论与实践.[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郭官义;李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  
相对主义:从典范、语言和理性的观点看.[M].王巍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  
经济学方法论.[M].朱成全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9]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M].[英]安东尼·吉登斯 著;文军等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  
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M].洪汉鼎著;.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