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外伤性脑梗死17例观察
被引:22
作者:
宋一璇
姚青松
祝家镇
机构:
[1] 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汕头大学医学院法医教研室,
来源: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梗塞;
病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1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观察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态学特点 ,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在 81例重型脑外伤标本中 ,选出 17例伴脑梗死脑行肉眼、光镜观察。结果 (1)全部外伤性脑梗死病变均为出血性 ,切面呈楔形、类楔状或不规则形 ,分别位于枕回 (8例 )、枕部楔叶回 (3例 )、基底核及其周围 (3例 )、扣带回 (2例 )及枕颞外侧回 (1例 )等部位。镜下表现为淤血、水肿及围管性出血 ,病变从皮、髓质交界区开始 ,逐渐累及全皮层及蛛网膜下腔 ,出血灶融合成片 ,尚见血栓形成、神经组织和血管坏死。 (2 )脑肿胀 ,全部均有脑疝形成 ,其中 8例见大脑后动脉被压在钩回与大脑脚之间 ,动脉受挤压变扁。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系外伤后引起脑水肿、脑疝形成并压迫血管 ,引起局部 (静脉 )淤血、出血及 (动脉 )流入血量减少 ,导致组织坏死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