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如何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往来——基于1995-2013年微观贸易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82
作者
刘洪铎 [1 ]
李文宇 [2 ,3 ]
陈和 [4 ]
机构
[1]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2]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3]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
[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双边贸易; 文化交融;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6.02.001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6 ;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备受关注。立足于上述背景,本文借助Hofstede(1980,2001)的国家文化维度指数并结合Kogut and Singh(1988)等人的方法构建了文化交融指标,继而利用中国与沿线36个国家的双边微观贸易数据,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并从区分贸易的货值和数量两个层面实证考察了1995-2013年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本文考察期内,各估计样本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度与双边贸易流量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全样本下文化交融指标有超过一半的观测点落在最优值的左侧,这意味着继续提高双边的文化交融程度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关系向纵深处发展;细分地域和收入组别的估计结果表明,除亚洲样本外,欧洲、高等或中等收入子样本同样有一半或超过一半的观测点落在文化交融指标的最优值的左侧,这说明中国与欧洲、高等或中等收入的沿线国家双边的文化交融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贸易壁垒,在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一带一路"战略蓝图的顺利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 [J].
邹嘉龄 ;
刘春腊 ;
尹国庆 ;
唐志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5) :598-605
[2]   文化距离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基于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尚宇红 ;
崔惠芳 .
江汉论坛, 2014, (07) :58-62
[3]   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经验数据 [J].
万伦来 ;
高翔 .
国际经贸探索, 2014, 30 (05) :39-48
[4]   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基于文化距离的门槛效应与检验 [J].
綦建红 ;
李丽 ;
杨丽 .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12) :137-147
[5]   地理距离通过何种途径减少了贸易流量 [J].
施炳展 ;
冼国明 ;
逯建 .
世界经济, 2012, 35 (07) :22-41
[6]   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基于3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 [J].
田晖 ;
蒋辰春 .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03) :45-52
[7]   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J].
陈昊 ;
陈小明 .
中国经济问题, 2011, (06) :76-82
[8]   文化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实证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 [J].
阚大学 ;
罗良文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07) :77-83
[9]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理论与证据 [J].
隋月红 .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1, 25 (02) :6-10
[10]  
Virtual proximity and audiovisual services trade[J] . Christiane Hellmanzik,Martin Schmitz.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