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被引:52
作者:
高帆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美日模式;
土地—劳动比率;
产值转化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5 [农业商品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值转化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逐步趋同:围绕土地—劳动比率,美日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单个劳动者使用的耕地面积均不断提高;围绕土地生产率,美日农业的技术进步均出现了向高生物化、高机械化的逼近,"劳动替代型"和"土地替代型"的差异不断缩小;围绕产值转化率,美日农业均具有多样化特征,农业支持力度趋于降低,且支持方式均降低了对市场的扭曲。上述趋同是劳动和土地相对价格变动、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农业发展难以走出"第三条道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必将向美日的趋同方向靠拢。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产值转化率在更高层面的组合是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出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4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