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派性村庄政治下的农民上访研究
被引: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邢成举
机构
: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来源
:
北京社会科学
|
2016年
/ 09期
关键词
:
派性村庄;
农民上访;
国家权力;
D O I
:
10.13262/j.bjsshkxy.bjshkx.160902
中图分类号
:
D422.6 [农民工作];
D632.8 [信访工作];
学科分类号
:
0302 ;
1204 ;
120401 ;
摘要
:
派性村庄内的农民上访行动兼具个体意志与派性意志的双重特征。农民上访的个体意志使得个体的上访行动具备维护自身利益的内涵,而派性意志使得上访行动具备明显的政治斗争意图。在派性村庄政治下,农民上访变成了派性斗争的工具,国家权力则在上访行动中变成了派性斗争倚重的工具。通过农民上访和国家权力的干预,村庄派性之间的权力格局被重新塑造,同时国家权力也通过对村庄权力结构的塑造及上访活动的回应获得了合法性和权威性。村庄内的派性政治衍生了上访事件,同时也构建了上访事件的再生产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D].申端锋.华中科技大学.2009, 01
[2]
村委会选举中的派性政治——以资源型村庄为例
[J].
李利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利宏
;
武志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志红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
25
(07)
:19
-24
[3]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身份矛盾与理性失衡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云峰
.
学海,
2013,
(04)
:170
-174
[4]
村庄派性与派系:两种组织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寇浩宁
;
李平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李平菊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9
(02)
:54
-58
[5]
派性政治与村庄治理——以华北地区L村的选举事件为例
[J].
尹广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
尹广文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5)
:46
-48
[6]
“要挟型上访”——底层政治逻辑下的农民上访分析框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饶静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敬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思
.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03)
:24
-31+39
[7]
从维权到谋利——农民上访行为逻辑变迁的一个解释框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田先红
.
开放时代,
2010,
(06)
:24
-38
[8]
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申端锋
.
开放时代,
2010,
(06)
:5
-23
[9]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J].
王洪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王洪伟
.
社会,
2010,
30
(02)
:215
-234
[10]
从“策略”到“伦理” 对“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长青
.
社会,
2010,
30
(02)
:198
-214
←
1
2
→
共 20 条
[1]
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D].申端锋.华中科技大学.2009, 01
[2]
村委会选举中的派性政治——以资源型村庄为例
[J].
李利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利宏
;
武志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志红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
25
(07)
:19
-24
[3]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身份矛盾与理性失衡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云峰
.
学海,
2013,
(04)
:170
-174
[4]
村庄派性与派系:两种组织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寇浩宁
;
李平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李平菊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9
(02)
:54
-58
[5]
派性政治与村庄治理——以华北地区L村的选举事件为例
[J].
尹广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
尹广文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5)
:46
-48
[6]
“要挟型上访”——底层政治逻辑下的农民上访分析框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饶静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敬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思
.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03)
:24
-31+39
[7]
从维权到谋利——农民上访行为逻辑变迁的一个解释框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田先红
.
开放时代,
2010,
(06)
:24
-38
[8]
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申端锋
.
开放时代,
2010,
(06)
:5
-23
[9]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J].
王洪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王洪伟
.
社会,
2010,
30
(02)
:215
-234
[10]
从“策略”到“伦理” 对“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长青
.
社会,
2010,
30
(02)
:198
-214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