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解不诉探讨

被引:24
作者
刘志成
熊明
机构
[1]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公诉案件; 加害人; 协商性司法; 赔偿; 被害方; 加害方; 致害人; 刑事和解制度; 被害人; 辩诉交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3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正>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和犯罪低龄化问题是当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各国的重视。如何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及思维阅历等特点,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实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目的,已成为各国法律理论与实践部门广泛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上,许多国家在司法制度上,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刑法理念方面从惩罚主义向保护主义发展,正在推行或试行具有人性化、社会化的行刑处罚制度。如非犯罪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引进辩诉交易制度的可行性 [J].
宋洋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 (04) :80-84
[2]   论恢复性司法 [J].
彭海青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 (03) :83-91
[3]   协商性司法——德国刑事程序中的辩诉交易? [J].
约阿希姆·赫尔曼 ;
程雷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 (02) :116-126
[4]   关于我国刑罚中借鉴社会服务的立法思考 [J].
王刚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 (06) :42-49
[5]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 [J].
马静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 (04) :81-88
[6]   两极化——我国刑事政策的选择 [J].
刘东根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 (06) :5-17
[7]   澳大利亚少年刑事司法新动向 [J].
叶青 ;
王超 .
人民检察, 2002, (03) :61-62
[8]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 [J].
刘凌梅 .
现代法学, 2001, (01) :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