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共同治理观的逻辑基础

被引:8
作者
朱富强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 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委托—代理; 社会共同治理; 重复博弈; 强互惠; 集体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主流博弈理论往往面临合作现象的解释困境:它将社会合作建立在多次乃至无穷次重复博弈的基础之上,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或者少数性的。其实,尽管孤立个体之间直接性交易是一次或者少量的,但其他个体作为媒介的存在却通过迂回的途径使特定个体间联系多次化乃至无穷化,这是社会上存在普遍的"强互惠"现象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些媒介的存在,社会个体之间的实质关系也就无法简单地区分为委托人和代理人,而是每个人都既是委托人又是代理人,与此相适应的治理机制就不是委托—代理治理机制,而是社会共同治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比较制度分析.[M].(日)青木昌彦著;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  
信任.[M].(美)弗兰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著;李宛蓉译;.远方出版社.1998,
[3]  
新制度经济学.[M].(德)埃瑞克·G.菲吕博顿(EirikG.Furubotn);(德)鲁道夫·瑞切特(RudolfRichter)编;孙经纬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  
对策中的制胜之道.[M].(美)罗伯特·艾克斯罗德(RobertAxelrod)著;吴坚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  
社会静力学.[M].(英) 斯宾塞; 著.商务印书馆.1996,
[6]  
Z理论.[M].[美]大内(Ouchi;W·) 著;孙耀君;王祖融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7]   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J].
郑红亮 .
经济研究, 1998, (10) :21-28
[8]   CORPORATE-OWNERSHIP AND CONTROL-STRUCTURES -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
MOERLAND, PW .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5, 10 (04) :44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