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外取?

被引:40
作者
支燕
白雪洁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 技术外取; 创新绩效;
D O I
10.14116/j.nkes.2012.05.005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技术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文首先构建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体系框架,并利用SEM模型评估自主创新与技术外取两种方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技术外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力远高于自主创新,并表现出"外强内弱"、"取易创难"、"创高取低"和"创取割裂"等特征,研究结果既反映出现阶段技术外取仍然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短期有效的创新方式,也显示了自主创新在资金和人力投入之外对外部环境有较高的依赖。据此,本文提出技术外取反哺自主创新、"硬约束"与"软激励"并举、低落差高自主与高落差多外取、重视来自"现场"的创新等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J].
李光泗 ;
沈坤荣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6) :71-78
[2]   中国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研究 [J].
李光泗 ;
沈坤荣 .
财经研究, 2011, 37 (11) :39-49
[3]   中国式经济增长:从投资与强制性技术变迁角度的一种解释 [J].
陈璋 ;
黄伟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12) :18-24
[4]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53-74
[5]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现状、问题和新概念模型 [J].
高建 ;
汪剑飞 ;
魏平 .
科研管理, 2004, (S1) :14-22
[6]  
R&D Alliances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Alliance Organization on Innovation[J] . Rachelle C. Sampson.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2007 (2)
[7]  
Firm Size, Market Structure, Opportunity, and the Output of Patented Inventions[J] . F. M. Schere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65 (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
[9]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2 Browne MW,Cudeck R. Sage Publications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