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部门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机制及社会福利损失模型分析

被引:159
作者
刘珺
盛宏清
马岩
机构
[1] 中国光大银行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超募资金; 类金融业务; 融资难度系数; 福利损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近年来,一些在国内融资市场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利用其超出正常需求的部分超募资金开展类金融业务,成为影子银行业务的重要参与主体。本文从理论模型和数据分析两个角度,论证了企业运用其超募资金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机制,以及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的机理。研究表明,垄断和融资地位不平等造成一些企业过度借贷,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企业倾向于将超募资金投入到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中。这类影子银行业务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部分资金没有完全、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导致了社会福利净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金融论衡.[M].刘珺; 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2]  
微观经济学.[M].(美) 平狄克 (Pindyck;R.S.) ; (美) 鲁宾菲尔德 (Rubinfeld;D.L.)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
李波 ;
伍戈 .
金融研究, 2011, (12) :77-84
[4]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 [J].
李扬 .
中国金融, 2011, (12) :31-32
[5]   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为例 [J].
王增武 .
中国金融, 2010, (23) :30-31
[6]   我国行业层次的TFP估计:1981—2000 [J].
任若恩 ;
孙琳琳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3) :92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