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被引:6
作者
王让虎 [1 ,2 ]
李晓燕 [1 ]
李艳博 [1 ]
张茜 [1 ]
张树文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驱动因素; RS和GIS; 东北农牧交错带; 通榆县;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3.21.009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基于RS和GIS技术,选取吉林省通榆县为研究区,以1986年、2000年、2008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分析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并结合气象、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自然、人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和始终占总面积的50%以上,城市、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变化波动仅为0.22%,城市化进程缓慢;(2)耕地主要由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其中草地的贡献率分别为22.88%和12.00%;减少的草地主要转移为耕地,转移率高达31.84%和42.75%;(3)2000—2008年间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2.55%,土地利用程度大大提高;(4)气候暖干化构成了研究区近20多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背景,而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等人为因素则是影响和控制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的主导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2+236 +2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J].
高艳梅 ;
汤惠君 ;
张效军 ;
李景刚 .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 (10) :192-195
[2]   20世纪90年代韩江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分析 [J].
徐超平 ;
夏斌 .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 (04) :141-145
[3]   基于转移矩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方法探讨 [J].
刘瑞 ;
朱道林 .
资源科学, 2010, 32 (08) :1544-1550
[4]   松嫩平原西部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J].
任春颖 ;
张柏 ;
王宗明 ;
宋开山 ;
刘殿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6) :96-102
[5]   敦煌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杨丽娜 ;
牛叔文 ;
马利邦 ;
李怡欣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4) :766-775
[6]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以西辽河流域为例 [J].
张伟科 ;
封志明 ;
杨艳昭 ;
孙小舟 ;
游珍 .
资源科学, 2010, 32 (03) :573-579
[7]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8]   渭河流域1980-2000年LUCC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程磊 ;
徐宗学 ;
罗睿 ;
米艳娇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5) :1-6+30+287
[9]   基于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的研究 [J].
杜士强 ;
陈志科 ;
晏玲 ;
张建明 ;
何飞 ;
杜鹃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2) :194-199+221
[1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模型研究进展 [J].
唐华俊 ;
吴文斌 ;
杨鹏 ;
陈佑启 ;
Peter HVerburg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