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被引:106
作者
陆玉麒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关键词
点—轴系统理论; 中心地学说; 论域; 区域可达性; 点—轴式扩散方式; T型开发战略;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2.02.002
中图分类号
F061.5 [区域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从理论渊流看 ,点—轴系统理论以中心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 ,但两者的内涵和应用目标又是不同的。点(城市等 )、线 (交通等线状基础设施 )、面 (农业等腹地资源 )构成区域三要素。区域发展理论都围绕着区域三要素而展开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而形成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以点为核心所形成的是以中心地学说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 ,以点、线为核心所形成的是点—轴系统理论 ;点—轴系统理论与中心地理论一起 ,构成为有关区域发展的两大基本理论。在中心地学说中 ,虽然加进了交通因素而构建了K =4的空间结构模式 ,但其中的交通因素依然属于外生变量。只有在点—轴系统理论中 ,点、线才都是内生变量 ,是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点与线的有机结合 ,尤其是对线的特别关注 ,构成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基本特色。正是因为如此 ,区域可达性、空间扩散方式等方面的理论创新 ,构成为点—轴系统理论得以提出的科学基础。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点—轴系统理论以巨大的应用价值。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界贡献给社会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以此为契机 ,通过空间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化 ,应当能够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 [J].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2, (01) :85-95
[3]   科学技术人学及其论域 [J].
肖峰 .
科学学研究, 1999, (03) :20-24
[4]   面向对象的企业模型OVERM [J].
宋海波 ;
顾君忠 .
微型电脑应用, 1998, (03) :37-43
[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构想──菱形发展战略 [J].
刘宪法 .
开放导报, 1997, (Z1) :46-48
[6]   论域在传统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意义 [J].
温华 .
江汉大学学报, 1995, (05) :73-78
[7]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 [J].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1987, (02) :97-105
[8]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沃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Christaller)著, 1998
[9]  
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陆大道等 著, 1990
[10]  
城市地理概论[M].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于洪俊,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