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两个舆论场”的内涵与价值

被引:53
作者
张征 [1 ,2 ]
陈海峰 [1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关键词
舆论场; 新媒体; 舆论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对"两个舆论场"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它与舆论初始含义相去甚远。"两个舆论场"体现出新媒体时代官方舆论引导效力下降、民间意见场域勃兴的趋势,其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改革步入"深水区"以及网络技术勃兴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个舆论场"蕴涵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对于创新当今时代的舆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使之在对立中走向统一,是解决"两个舆论场"问题的最佳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社会化媒体崛起背景下政府角色的转型及行动逻辑 [J].
喻国明 .
新闻记者, 2012, (04) :3-8
[2]   新传播格局与构建政府公众形象 [J].
喻国明 .
国际公关, 2012, (01) :90-90
[3]   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试述西方学者的“场”论对中国网络舆论场研究带来的启示 [J].
余秀才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 (05) :120-123
[4]   网络媒介的文化解放价值——一种基于媒介传播偏向的研究 [J].
范明献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17 (01) :34-39+110
[5]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危机传播的新策略 [J].
方雪琴 .
中州学刊, 2009, (05) :254-258
[6]   公共关系的“元理由”与对话范式 [J].
胡百精 .
国际新闻界, 2007, (12) :11-16
[7]   以媒体为支点的三个舆论场整合探讨 [J].
刘九洲 ;
付金华 .
新闻界, 2007, (01) :36-37
[8]   试论舆论场与信息场 [J].
项德生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5) :1-6
[9]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M]. 学林出版社 , 贺善侃著, 2003
[10]  
社会舆论原理[M]. 华夏出版社 , 刘建明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