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化学物质诱发大鼠认知障碍:优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郭宗君
金丽英
郭云良
石秉霞
机构
[1]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市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模型,动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6 [];
学科分类号
100203 ;
摘要
目的:根据正交试验原理,应用3种化学物质诱发大鼠认知障碍模型,判定模型质量,试图优化出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的方法。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6只,按L16(215)正交试验设计分组观察,依二水平三因素的方法制备模型。三因素为:A因素:一水平为鹅膏蕈氨酸(IBA)一次性微量(1μL,120mmol/L)注入大鼠Meynert基底核;二水平为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B因素:一水平为β淀粉样肽1~40(Aβ1~40,20μL)左侧脑室注射,1次/d,连续1周;二水平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C因素:一水平为D-半乳糖(D-gal,48mg/kg)皮下注射,1次/d,连用56d;二水平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处理前后用MG-2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成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和数量,Bielschowsky染色观察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老年斑等病理改变。结果:应用三因素150d后,IBA,Aβ1~40,D-gal联合应用可致大鼠记忆障碍(均方:7.5625;F=8.067;P<0.05);海马皮层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Alzheimer细胞增多及卫星现象。IBA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均方:915.0625,10.5625,F=10.602,11.267;P<0.05,0.05);D-gal致大鼠学习障碍(均方:495.0625,F=5.736;P<0.05)。3种化学物质及其交互效用分别可致海马皮质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4±0.28,2.2±0.85,1.7±0.14,1.8±0,0.8±0
引用
收藏
页码:5266 / 526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非痴呆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差异性:从成功老化到轻度认知损伤(英文) [J].
王炜 ;
解恒革 ;
万琪 ;
王鲁宁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04) :798-800
[2]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J].
常艳 ;
薛毅珑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04) :693-695
[3]   β-淀粉样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局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J].
苗建亭 ;
李柱一 ;
林宏 ;
雷革胜 ;
荀文兴 ;
宿长军 ;
游国雄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3) :345-355
[4]   药物诱发大鼠痴呆模型的初步研究 [J].
郭宗君 ;
郭云良 ;
许贞峰 ;
金丽英 ;
石秉霞 .
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9, (05) :295-297+318
[5]   D-半乳糖诱导拟衰老动物模型的记忆行为改变 [J].
张熙,张葆樽,杨新平,张微微,李莉 .
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6, (04) :230-232+256
[6]  
医用统计方法[M].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金丕焕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