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

被引:59
作者
雷广海 [1 ]
刘友兆 [1 ]
陆效平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集约度; 时空变异;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原则,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和方式不同;(2)不同城市,苏南、苏中和苏北之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和地域差异,其中,省会南京最高,苏北的宿迁最低。最后,对造成这种时空差异的现象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等方面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 [J].
陈海燕 ;
李闽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5) :61-65
[2]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J].
张健 ;
濮励杰 ;
彭补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5) :578-583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研究 [J].
王伟华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448-450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探讨——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 [J].
白冰冰 ;
成舜 ;
李兰维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1) :83-88+124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J].
龚义 ;
吴小平 ;
欧阳安蛟 .
浙江国土资源, 2002, (02) :44-47
[6]   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J].
赵鹏军 ;
彭建 .
资源科学, 2001, (05) :23-27
[7]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宗毅.天津大学.2005, 02
[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D].程效东.南京农业大学.2004, 04
[9]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10]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