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活动的产业视角:一种新的象限模型

被引:21
作者
王一鸣
机构
[1]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关键词
后学院科学; 巴斯德象限; 研发产业; 演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在后学院科学的大背景下,司托克斯关于研究起因探讨的科学研究象限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从研发活动的产业化视角来分析,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看作是一种契约式的科研活动,而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有了新的进展,即开始商品化。它的主体高校、研究所、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和独立的研发企业或机构等构成了后学院研发活动中的新二维象限,通过研发活动的契约式与商品化程度进行界定;高校与研究所等居于新玻尔象限,企业内的研发机构在新爱迪生象限,独立的研发企业或机构形成了新巴斯德象限。从总体上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研发产业主体正从新爱迪生象限向新巴斯德象限演进,而我国仍在从新玻尔象限向新爱迪生象限进行实质性的演进,与此同时,也需要紧跟国际研发趋势向新巴斯德象限演进。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空间集聚研究 [J].
杜德斌 ;
孙一飞 ;
盛垒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 (03) :1-13
[2]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建设创新型国家 [J].
李新男 .
中国科技产业, 2009, (02) :26-30
[4]   研发产业主体研究 [J].
黄鲁成 ;
陈曦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09) :61-64
[5]  
中国企业目前难当创新主体.[J].徐冠华;.企业家天地.2007, 03
[6]   世界R&D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J].
杜德斌 ;
周天瑜 ;
王勇 ;
盛垒 .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01) :1-7
[7]   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外部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J].
刘建兵 ;
柳卸林 .
科学学研究, 2005, (03) :366-371
[8]   美国与德国科技研发体系比较研究 [J].
吕波 ;
曹庆萍 .
中国科技论坛, 2005, (01) :136-140
[9]   关于发展北京R&D产业的思考 [J].
李京文 ;
黄鲁成 .
中国软科学, 2004, (08) :122-127
[10]   上海R&D产业发展前景 [J].
高汝熹 ;
张国安 ;
谢曙光 .
上海经济研究, 2001, (09)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