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脑梗塞大鼠缺血半影区微血管和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王家有 [1 ]
宿宝贵 [2 ]
潘三强 [2 ]
贺振泉 [1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2] 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关键词
电针; 脑梗塞; 半影区; 神经细胞; 超微结构; 微血管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从微血管和神经细胞超微结构角度为电针治疗脑梗塞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实验依据。方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用线栓法制作脑梗塞模型,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非治疗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顶叶皮质缺血半影区微血管数(MVC)和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对比分析电针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大鼠的组间差异以及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结果(1)电针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组间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顶叶皮质缺血半影区微血管数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2)电针治疗组组内比较,电针治疗14d组顶叶皮质缺血半影区MVC比7d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7d组与1d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增高(P<0.05);(3)非治疗组: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水肿明显,染色质凝集成块或溶解,线粒体明显肿胀、空泡化,线粒体嵴变形扭曲,甚至断裂或消失;(4)电针治疗组:电镜下可见大部分神经细胞结构完整,线粒体丰富,但仍可见到部分线粒体轻度水肿,呈球状,少数嵴断裂或消失。结论电针是治疗脑梗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微血管新生、侧支循环重建,从而起到保护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脑梗死上肢瘫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及其对TXB2、6-Keto-PGF1α的影响 [J].
范刚启 ;
吴旭 ;
陶月玉 ;
张炳新 ;
王辉 ;
蔚志刚 .
中国针灸, 2003, (10) :3-6
[2]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微循环障碍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J].
高培毅 ;
梁晨阳 ;
林燕 ;
袁芳 ;
胡凌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08) :29-34
[3]   电刺激对大鼠脑梗塞康复中星形细胞与神经元的影响 [J].
方燕南 ;
黄海威 ;
陶玉倩 ;
李玲 ;
丁明晖 ;
李花 ;
曾进胜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07) :531-533
[4]   针刺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脑保护作用的电镜观察 [J].
吴童 ;
程为平 ;
王北松 .
中医药学报, 2002, (01) :44-45
[5]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J].
沈德凯 ;
侯思伟 ;
许能贵 .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 (05) :269-270+5
[6]   早期针刺疗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预后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J].
苏勋庄 ;
侯健 ;
高楠 ;
孙学全 .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7, (01)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