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真的存在“功能锁定”吗?——基于契约角度的新解释

被引:8
作者
王国俊
梁上坤
陈冬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
[2]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配股权契约; 功能锁定; 非经常性损益; 盈利持续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结合配股权契约对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997~1998年我国证券市场不存在"功能锁定"现象;1999~2000年市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高于营业利润,表现为"功能锁定"现象,但可以通过配股权契约与盈利持续性予以解释;2001年配股政策的变革,降低了非经常性损益在取得配股权过程中起的作用,市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回复正常,"功能锁定"现象消失。结论显示,在我国特有的转型制度背景下,配股权契约对股票定价有影响作用。某些年份盈余定价表现的"偏离",是基于经济制度背景的理性行为,而非基于心理行为的非理性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248 / 12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有效市场假说的产生、发展与前沿动态 [J].
王智波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37-43+157
[3]   市场有效还是功能锁定——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J].
方青军 .
经济论坛, 2005, (14) :87-89
[4]   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J].
陈小悦 ;
肖星 ;
过晓艳 .
经济研究, 2000, (01) :30-36
[5]   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 [J].
赵宇龙 ;
王志台 .
经济研究, 1999, (09) :56-63
[6]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Resource Allo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Accounting-Based Regulation of Rights Issues[J] . The Accounting Review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