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化”“类型化”:科层制弊端与腐败心理发生机制及对策

被引:15
作者
许欢 [1 ]
高小平 [2 ]
李和中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3]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科层制; “圈内化”; “类型化”; 心理动机; 腐败生成; 廉政建设;
D O I
10.16637/j.cnki.23-1360/d.2016.01.005
中图分类号
D630.9 [监察、监督];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借助政治心理学的"圈内化"和"类型化"理论,从科层制行政管理制度契入、分析科层制对官员个性特质和心理状态所形成的影响来看,官员主要分为三类:偏向利己型、偏向利他型和利己利他兼顾型。这三类官员因个性心理动机的需要又形成了"圈内化"的特点。这种心理发生机制易产生腐败行为。探索通过改进科层制,优化政治生态、管理心态、文化形态和绩效模型,以完善的制度约束公共权力行使中的错误心理冲动,以积极的疏导增强官员在腐败诱惑面前的心理抵御能力,消除科层制的负面影响,开辟廉政建设外力和内力双效联动的新路径,十分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的传统文化根源 [J].
陶悦 .
学术交流, 2015, (12) :63-67
[2]   论反腐败的道德机制建设 [J].
陈媛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3 (02) :12-18
[3]   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和差异化对团队的影响 [J].
王震 ;
孙健敏 .
管理学报, 2013, 10 (02) :219-224
[4]   基于官僚制理论演变视角论我国公共行政改革 [J].
黄卉 ;
苏立宁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1) :14-16
[5]   警惕新闻“圈内化” [J].
任浩 .
中国记者, 2004, (02) :42-42
[6]   国家公职人员腐败形态的政治心理演变探析 [J].
樊金山 ;
李晓萍 .
莆田学院学报, 2003, (02) :5-8
[7]  
官员腐败心理与预防控制研究[D]. 许欢.武汉大学 2014
[8]  
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 学林出版社 , 蒋云根著, 2002
[9]  
经济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