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39
作者
张晓彤 [1 ]
许珉 [1 ]
段茂利 [1 ,2 ]
马伟军 [1 ]
张青 [1 ]
樊玉林 [1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2] 瑞典皇家卡罗琳斯卡医院临床神经科学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构成比; 临床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64 [耳科学、耳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13 ;
摘要
目的进行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2006年收治突聋患者332例的临床资料;对1980年至2006年我院耳鼻喉科突聋住院人数和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332例突聋中,男164例,占49.3%;女168例,占50.6%。发病年龄以41~50岁最多(89例)。右耳患病144例,左耳患病157例,双耳间隔50天至5年相继发生突聋者31例。听力下降前后出现耳鸣者295例,占88.9%,以低调、持续性耳鸣为主。有耳闷者111例,占33.4%。按职业分类:白领127例,蓝领101例,退休或无业居家者80例,学生22例,儿童2例。发病诱因:无明显诱因者78.3%,有感冒病史者10.5%,有劳累、压力大、情绪波动因素者9.3%,有其他因素者1.8%。根据突聋是否伴有头晕或眩晕将其分为三类: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者179例(占53.9%),伴发头晕者59例(占17.8%),伴有眩晕者94例(占28.3%)。332例中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或糖尿病者62人(占18.7%);其中160例检查了血脂,查出血脂异常者92人(占57.5%),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分析我院1980年至2006年突聋患者住院人数占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的构成比发现:80年代构成比为1.69%,90年代为3.31%,2000年后为4.6%,三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332例突聋中男女发病构成和左右耳患病构成基本相同。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男性患病与职业有明显相关性,即白领比蓝领和居家者更易患突聋;女性患病与职业无明显相关性。精神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员易患突聋。突聋中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的病人数多于伴有眩晕者,伴有眩晕者又多于伴有头昏者。其最常见的伴发病症为血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近26年来我院突聋住院人数逐渐增多,提示突聋发病有增多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自发性突发性耳聋危险因素分析 [J].
施海龙 ;
Mieko Nakamura ;
Satoshi Iwasaki ;
Nobuo Aoki ;
王亚奇 ;
金鑫 ;
俞佳 .
中国卫生统计, 2007, (05) :511-512
[2]   突发性聋与微循环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 [J].
鲁媛媛 ;
童步升 ;
杨见明 ;
刘业海 ;
张琨龄 ;
张文继 ;
段茂利 .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7, (01) :45-48
[3]   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的意义 [J].
区永康 ;
梁象逢 ;
刘伟 ;
杨海弟 ;
郑亿庆 ;
蔡翔 ;
许耀东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7, (02) :154-156
[4]   突聋病例的病因探讨 [J].
刘燕青 ;
田兴德 .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6, (09) :269-271
[5]   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特点分析 [J].
任基浩 ;
刘斌 ;
卢永德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01)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