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和GIS的合肥市热环境研究

被引:6
作者
石涛 [1 ]
杨元建 [2 ,3 ,4 ]
张爱民 [1 ,2 ,3 ,4 ]
蒋跃林 [1 ]
荀尚培 [2 ,3 ,4 ]
张宏群 [2 ,3 ,4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4]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与风险转移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土地利用类型; 地表温度; 热环境等级; 合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摘要
利用2007年10月5日覆盖合肥市的TM影像反演了NDVI和LST,并结合GIS技术和城市形态分维理论,分析了合肥市热环境布局以及不同热环境等级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地表温度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热岛效应存在,热岛效应的中心并未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域。LST与NDVI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4),NDVI值每升高0.1,LST约降低0.93℃。城建面积加权环境效应贡献指数(WHI)为1.14,对热环境的作用(正向)程度最高;耕地的WHI为-0.51,对热环境的作用(负向)程度最高,且耕地在合肥市各热环境等级中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TM影像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与预测分析 [J].
盛辉 ;
万红 ;
崔建勇 ;
郭鹏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 25 (01) :8-14
[2]   一种城市热岛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合肥市为例 [J].
査良松 ;
王莹莹 .
科技导报, 2009, 27 (20) :76-79
[3]   成都市城市森林格局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J].
陈辉 ;
古琳 ;
黎燕琼 ;
慕长龙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865-4874
[4]   基于Landsat数据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J].
李福建 ;
马安青 ;
丁原东 ;
杨俊杰 ;
焦俊超 ;
刘乐军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09, (04) :553-558
[5]   合肥城市发展对热岛强度的影响 [J].
刘玲 ;
吴坤悌 ;
黄光瑞 ;
陈庭甫 ;
张庆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8, (S1) :88-93
[6]   城市土地利用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宁波城区为例 [J].
谢苗苗 ;
周伟 ;
王仰麟 ;
常青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815-821
[7]   北京市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关系研究 [J].
宫阿都 ;
陈云浩 ;
李京 ;
胡华浪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2007, (08) :1476-1482
[8]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J].
岳文泽 ;
徐丽华 .
地理科学, 2007, (02) :243-248
[9]   城市地域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定量关系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J].
张小飞 ;
王仰麟 ;
吴健生 ;
李卫锋 ;
李正国 .
地理研究, 2006, (03) :369-377+561
[10]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城市热环境和植被指数为例 [J].
岳文泽 ;
徐建华 ;
徐丽华 .
生态学报, 2006, (05) :145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