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如何在父姓村落获得人生归属?——村落“历史感”与“当地感”的视角

被引:11
作者
杨华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未嫁从父; 女孩; 人生归属; “历史感”与“当地感”; 权利义务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从夫居普遍盛行的中国农村,作为父姓村落的"外人"的女孩,如何在父姓村落获得人生归属是很值得追问的问题。农村女性的人生归属的定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如何与男性家族、村落建立权利义务关系,在亲属结构、村落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位置,扮演恰当的角色;二是在获得结构性位置和扮演恰当角色的过程中,如何体验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实现对超越性的追求。本文认为,女孩依托父亲在村落的"历史感"与"当地感",与父姓家族、村落其他人建立权利义务关系,获得在父姓村落的人生归属,并因此体验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完成在父姓村落短暂的"栖居"生活。而女孩一旦亡父,则将被断绝家族、村落的权利义务关系,因而无法在父姓村落获得稳定且体面的归属,她做女儿的"栖居"生活将暗淡无光,并可能影响她一辈子的生活和人生归属。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娘家与婆家.[M].李霞;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  
中国乡村研究.[M].黄宗智;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  
绵延之维.[M].杨华;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4]  
后村的女人们.[M].李银河; 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5]  
仪式过程.[M].黄剑波;柳博赟译;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中国家族法原理.[M].(日)滋贺秀三著;张建国;李力译;.法律出版社.2003,
[7]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英)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著;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  
宗族·种姓·俱乐部.[M].(美)许光(Hsu;F.L.K.)著;薛刚译;.华夏出版社.1990,
[10]  
隐藏的世界:湘南水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D].杨华.华中科技大学.20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