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偶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核算

被引:27
作者
徐现祥
舒元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对偶法; 经济增长核算;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09.07.012
中图分类号
F222.3 [专门经济统计];
学科分类号
020208 ; 0714 ; 020201 ;
摘要
对偶法是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核算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无须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和生产要素存量数据,核算结果在理论上与Solow残差法方法相等,Barro等(2003)在最新版的《经济增长》教科书中予以了介绍。国内文献主要采用Solow残差法核算中国TFP,该方法需要生产要素存量数据,尽管国内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模拟我国资本存量,但无法从根本上提高TFP的核算质量。基于此,本文首次采用对偶法重新核算我国TFP,结果发现,采用对偶法核算我国TFP可行、可信;在1979-2004年间,TFP增长率为2.5%,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5%。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2]   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 [J].
徐现祥 ;
周吉梅 ;
舒元 .
统计研究, 2007, (05) :6-13
[3]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4]   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 [J].
孙琳琳 ;
任若恩 .
世界经济, 2005, (12) :3-13
[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6]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7]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8]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 [J].
徐现祥 ;
舒元 .
经济学(季刊), 2004, (02) :619-638
[9]   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 [J].
龚六堂 ;
谢丹阳 .
经济研究, 2004, (01) :45-53
[10]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