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30
作者
马强文
任保平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绩效;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0.11.007
中图分类号
F120.3 [经济发展道路、模式];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改革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绩效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每一轮改革都能够带来提高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水平效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贡献明显,规模效率则几乎没有影响。在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因素中,国有经济比重增加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会产生负向影响,而第三产业比重和科研支出比重增加则会带来正向效应。因此,要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关键在于提高市场化程度,调整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增加科研支出。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经济转型期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检验 [J].
林勇 ;
张宗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7) :73-85
[3]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4]   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 [J].
郑京海 ;
胡鞍钢 ;
Arne Bigsten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777-808
[5]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J].
林毅夫 ;
苏剑 .
管理世界, 2007, (11) :5-13
[6]   略论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条件及社会影响 [J].
杨文进 ;
柳杨青 .
经济学家, 2007, (01) :32-37
[7]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5) :5-14
[8]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9]   关于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的几点思考 [J].
刘少武 .
管理世界, 2000, (06) :182-183
[10]   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主要因素 [J].
刘溶沧 ;
赵京兴 .
中国工业经济, 1999, (10)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