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以来中国自然环境变迁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被引:22
作者
浦庆余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新冰期; 多年冻土; 海平面; 全球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末次冰期我国西部的冰川长度比现代冰川长2—5倍,雪线低300—1080m;东部多年冻土区南界在33°20′—33°40′N,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的下界在海拔2200—2600m 处;黄、东海海平面下降130—155m;经向环流加强,北方冷空气增强。末次冰期以后冰川阶段性退缩,多年冻土区阶段性缩小,海平面间歇性上升;8000—6000aB.P.为高温期,出现2—5m 高海面,5600—5000aB.P.气温短暂下降,海平面突然回落,冰川有所前进;3000aB.P.的新冰期和15—19世纪的小冰期,气候、冰川和海平面都有显著变化。哺乳动物的绝灭和迁徙是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的结果。这些变化都是全球变化的表现。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中国北方冰缘与分期 [J].
李容全 .
第四纪研究, 1990, (02) :125-136
[2]   南迦巴瓦峰西北坡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 [J].
张振拴 .
冰川冻土, 1988, (02) :181-188
[3]   中国西部山区全新世冰碛地层的划分及地层年表 [J].
陈吉阳 .
冰川冻土, 1987, (04) :319-328
[4]   鄂尔多斯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冰缘现象及其气候地层学意义 [J].
董光荣 ;
高尚玉 ;
李保生 ;
吴正 .
地理研究, 1985, (01) :1-13+109
[5]   明清宇宙期 [J].
徐道一 ;
李树菁 ;
高建国 .
大自然探索, 1984, (04) :150-156
[6]   祁连山新冰期冰碛的初步观察 [J].
伍光和 .
冰川冻土, 1984, (02) :53-60
[7]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冰缘发展探讨 [J].
徐叔鹰 ;
张维信 ;
徐德馥 ;
徐齐治 ;
石生仁 .
冰川冻土, 1984, (02) :15-25
[8]   天山托木尔峰-汗腾格里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J].
施雅风 ;
郑本兴 ;
苏珍 ;
牟昀智 .
冰川冻土, 1984, (02) :1-14+95
[9]   五台山冰缘地貌的基本特征 [J].
朱景湖 ;
崔之久 .
冰川冻土, 1984, (01) :71-77+103
[10]   渤海湾北岸距今2000年的海面波动 [J].
高善明 ;
李元芳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1) :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