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策略

被引:49
作者
李锦芳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关键词
濒危语言; 研究; 保护;
D O I
10.15970/j.cnki.1005-8575.2005.03.023
中图分类号
H209 [];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7 ;
摘要
中国语言种类丰富,处于濒危状态的语言也较多,可以分为濒危语言和濒绝语言两类。造成中国的语言濒危的因素有民族杂居、族际通婚、使用人口少等等。濒危语言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上有其特点。中国的濒危语言对语言史、语言谱系分类以及民族历史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任务有研究语言衰变的特点和规律,探寻减缓语言濒危趋势的办法,积极抢救记录濒绝语言材料等等。中国濒危语言可通过实施以下策略进行保护:借鉴国外经验,立法保护,纳入政府和学术部门的工作范畴,政府拨款立项,对不同层级的濒危语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建立中国濒危语言网站、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建立濒危语言保护示范村社。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仙岛语的语源及其濒危趋势 [J].
戴庆厦 ;
王朝晖 .
民族语文, 2003, (03) :1-10
[2]   濒危语言的语言状态——仙仁土家语个案分析之一 [J].
戴庆厦 ;
田静 .
语言科学, 2002, (01) :67-77
[3]   语言的生态环境 [J].
张公谨 .
民族语文, 2001, (02) :1-5
[4]   关于濒危语言问题 [J].
孙宏开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 (01) :1-7
[6]   布干语和语关系初探 [J].
李锦芳 .
语言研究, 1997, (01) :190-201
[7]  
濒危语言研究[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徐世璇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