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被引:35
作者
李志遂 [1 ]
刘志成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型国家; 科技管理体制;
D O I
10.19709/j.cnki.11-3199/f.2020.04.009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全球科技革命、国际科技竞争、国内高质量发展都要求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科研基础设施、协同创新平台、科研创新主体、中介服务机构和创新生态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建设需遵循科学的路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应注重规划引领和经费支持,高度重视交叉研究和技术转移。下一步我国应坚持前瞻布局、整合研究力量、完善投入与产出机制、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发挥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63 +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跨学科性与团队合作对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影响研究 [J].
张玲玲 ;
王蝶 ;
张利斌 .
管理世界, 2019, 35 (12) :199-212
[2]   “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启示与借鉴——中日比较的视角 [J].
苏楠 ;
陈志 ;
王宏广 .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8, 33 (10) :55-64
[3]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上海张江、合肥为例 [J].
叶茂 ;
江洪 ;
郭文娟 ;
龚琴 .
科学管理研究, 2018, 36 (04) :9-12
[4]   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运营及治理模式 [J].
周华东 ;
李哲 .
科技中国, 2018, (08) :20-22
[5]   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研究 [J].
钱智 ;
史晓琛 ;
骆金龙 .
科学发展, 2017, (11) :5-14
[6]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管理机制 [J].
张耀方 .
中国科技论坛, 2017, (06) :5-12
[7]   国家实验室的模式、分类和比较——基于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创新发展实践研究 [J].
卞松保 ;
柳卸林 .
管理学报, 2011, 8 (04) :567-576
[8]   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J].
李艳红 ;
赵万里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5) :21-23
[9]   论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再创发展对我国高新区的启示 [J].
白雪洁 ;
庞瑞芝 ;
王迎军 .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09) :135-139
[10]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管理运行机制与政策保障研究.[D].连瑞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