鸻鹬类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重要驿站:黄渤海湿地

被引:43
作者
陈克林 [1 ,2 ]
杨秀芝 [1 ,2 ]
吕咏 [1 ,2 ]
机构
[1]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
[2]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鸻鹬类鸟; 黄渤海湿地; 保护;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5.01.001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黄渤海湿地位于中国、韩国和朝鲜之间,是全球最重要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黄渤海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渤海湿地广阔的海岸滩涂为上百种、数量超过千万只的迁徙水鸟提供了优良的中途停歇地,使其得以补充、储备继续飞行所需的脂肪,同时,在黄渤海湿地南部地区,如韩国釜山以西的周边和中国长江入海口及江苏北部沿海一带滩涂也是迁徙候鸟最理想的越冬地。黄渤海湿地既可以作为水鸟沿海岸线迁飞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越冬的中转站,又可以作为水鸟继续南飞至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越冬的中途停歇地。黄渤海湿地对于鸻鹬鸟的重要性则主要表现在其北迁期间,在每年4~6月鸻鹬鸟北迁时期,这一区域有25种鸻鹬鸟,超过30%的种群数量;5种鸻鹬鸟[弯嘴滨鹬(Calidris ferruginea)、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和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的数量甚至是其迁徙种群的全部数量。大约80%的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和40%的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迁徙种群在北迁期间,利用了黄渤海湿地。总结了黄渤海地区湿地保护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黄渤海地区水鸟保护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近30多年江苏省滨海淤长型滩涂中农业/渔业用地动态 [J].
王磊 ;
张明娟 ;
刘茂松 ;
徐驰 .
湿地科学, 2013, 11 (02) :178-185
[2]   盐城滨海湿地退化评估及分区诊断 [J].
谷东起 ;
付军 ;
闫文文 ;
丛柏林 .
湿地科学, 2012, 10 (01) :1-7
[3]   卫星追踪斑尾塍鹬 [J].
陈克林 .
大自然, 2007, (04) :54-57
[4]  
中国鸟类迁徙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张孚允, 1997
[5]  
中国自然地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国自然地理》编写组,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