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与非农就业

被引:114
作者
骆永民 [1 ]
骆熙 [2 ]
汪卢俊 [1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
[2]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 非农就业;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0.0186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其核心推动力主要有二:一是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所强调的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二是规模空前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考证农村基础设施对非农就业的综合影响,本文首先借助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对各种农村基础设施影响非农就业的微观机制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如诊所等),能够阻碍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主要提升劳动力交易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比如道路、灌溉等,能够促进非农就业;随着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缩小,农村基础设施促进非农就业的作用增加。进一步地,以上述结论作为微观基础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在工业反哺农业、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的宏观背景下,整体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能够促进非农就业,并且这种作用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并强化。本文结论表明,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中之重。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21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宏观税负约束下的间接税比重与城乡收入差距 [J].
骆永民 ;
樊丽明 .
经济研究, 2019, 54 (11) :37-53
[2]   中国工业化的经济逻辑:从重工业优先到比较优势战略 [J].
邓宏图 ;
徐宝亮 ;
邹洋 .
经济研究, 2018, 53 (11) :17-31
[3]   农业劳动力转移潜力耗尽了吗? [J].
蔡昉 .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09) :2-13
[4]   贫困山区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以左权县清漳河流域87个村为例 [J].
孙欣 ;
毕如田 ;
刘慧芳 ;
丁一 ;
宁芳 .
中国土地科学, 2018, 32 (02) :40-47
[5]   环保技术、节能减排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三部门DSGE模型的数值分析 [J].
武晓利 .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 (12) :88-98
[6]   互联网与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J].
马俊龙 ;
宁光杰 .
财经科学, 2017, (07) :50-63
[7]   互联网覆盖驱动农村就业的效果研究 [J].
周冬 .
世界经济文汇, 2016, (03) :76-90
[8]   国有资本收入划拨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与收入不平等 [J].
高奥 ;
谭娅 ;
龚六堂 .
世界经济, 2016, 39 (01) :171-192
[9]   中国农民工工资:概念澄清与数据核准 [J].
毛学峰 ;
刘靖 .
北京社会科学, 2016, (01) :113-120
[10]   农户收入差距及其根源:模型与实证 [J].
程名望 ;
史清华 ;
Jin Yanhong ;
盖庆恩 .
管理世界, 2015, (07)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