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培养”路径对我国科技学术产出的影响——以“C9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

被引:13
作者
乔锦忠
孙娜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双培养”; 科技竞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学术产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对"C9大学"2010—2020年31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履历与学术产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过半学者有"双培养"经历,以国内博士+国外博士后类型为主,对国外学术训练存在较强依赖。在国外发达国家攻读博士和从事博士后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术产出质量,提升国际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高质量、低数量的良性生产方式。随着国外学术训练程度的加深(访学<博士后阶段<博士阶段),学术产出质量与文献国际合作影响力逐次提升,但访学对于学术数量、质量和国际合作能力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国外培养经历"对应用领域学术产出的影响比基础领域更为显著。当前,我国杰出青年群体的学术水平与世界顶尖大学学者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迫切需要形成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格局。为此,应努力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优化高考制度改革,吸引优秀学生学习理工科;提升课程标准的难度,为有兴趣和潜力的学生举办数理特色高中或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等。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路径 [J].
钟秉林 .
现代教育管理 , 2021, (08) :1-8
[2]   卓越大学院计划:着眼“世界一流”的日本博士生教育改革 [J].
陈兴德 ;
陈凤菊 .
大学教育科学, 2021, (04) :97-104
[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博士生教育质量——多维评价、互构逻辑与动力机制 [J].
牛风蕊 ;
张紫薇 .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 (02) :75-81
[4]   法国一流大学如何培养博士——以巴黎–萨克雷大学为例 [J].
谷贤林 ;
王丽媛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 (03) :73-78
[5]   中国科技人才国际流动现状、问题及启示 [J].
高懿 .
科技中国, 2020, (12) :1-6
[6]   学术人才国际流动如何影响科研产出——以四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经济学科为例 [J].
陈丽媛 ;
荀渊 .
教育发展研究, 2020, (21) :11-19
[7]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前后SCI论文发表情况比较研究——基于理、工、农、医学科相关数据的分析 [J].
乔锦忠 ;
姚春花 .
高校教育管理, 2020, 14 (05) :83-92
[8]   中外联合培养经历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及论文产出的影响——基于“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调查”数据的分析 [J].
李澄锋 ;
陈洪捷 ;
沈文钦 .
高等教育研究, 2020, 41 (01) :58-67
[9]   海归教师真的优于本土教师吗?——来自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的证据 [J].
叶晓梅 ;
梁文艳 .
教育与经济, 2019, (01) :75-86
[10]   海外访学能提高高校教师的论文产出吗?——基于“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的分析 [J].
张冰冰 ;
张青根 ;
沈红 .
宏观质量研究, 2018, 7 (02) :1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