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

被引:25
作者
许叶萍 [1 ]
石秀印 [2 ]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工人; 阶级; 社会公平; 体制转换;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6.04.005
中图分类号
D663.1 [工人阶级];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随着中国变成世界工厂,马克思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形成问题被提到了日程。本文根据实证材料,分析了工人阶级形成的两种前景,以及何种因素决定着会走向哪种前景。如果工人的行动被导向体制内,为现存体制所容纳,那么工人阶级就不会形成;如果工人的行动被导向体制外,与现存体制对立,那么工人阶级难免会形成。决定工人行动导向的是社会体制能否对工人的诉求进行合理回应,能否在回应困难的时候对现存体制进行修改,以期实现工人所期望的社会公平。鉴于目前体制的合理回应能力与动力之不足,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已经被启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J].
沈原 .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13-36+243
[2]   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 [J].
赵鼎新 .
社会学研究, 2005, (01) :168-209+248
[3]  
西方政治思想史.[M].(美)约翰·麦克里兰(J.S.McClelland)著;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
[4]  
退出、呼吁与忠诚.[M].(美)阿尔伯特·O.赫希曼(AlbertO.Hirschman)著;卢昌崇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美)乔纳森·特纳(JonathanH.Turner)著;邱泽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
[6]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M].[英]E·P·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 著;钱乘旦等 译.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