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的根本出路

被引:42
作者
彭良才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研究中心/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生物能源; 木质纤维素; 能源作物; 能源农业; 能源经济;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1.02.005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严重经济和社会问题,寻求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且污染较少的生物能源,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迄今为止,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能源已在许多国家产业化生产。然而基于粮食安全,开发木质纤维素是当前国内外最需发展的第二代生物能源,而在我国利用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制取生物燃料更有其必要性。虽然过去几十年国内外已经大力开展了相关新技术的研发,但至今未能成功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的困境与缘由,提出了从源头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即大力发展能源作物、能源农业和能源经济,并探讨了我国生物能源与"三农"齐头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与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Energy Crop and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 Production [J].
Neal Gutterson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2011, 53 (03) :253-256
[2]  
Genetic Engineering of Energy Crops: A Strategy for Biofuel Production in China[J]. Guosheng Xie1 and Liangcai Peng1,2 1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Biomass and Bioenergy Research Centre,and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s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1(02)
[3]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J].
吴谋成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4) :5-9
[4]   我国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和发展路线图研究 [J].
杜祥琬 ;
黄其励 ;
李俊峰 ;
高虎 .
中国工程科学, 2009, 11 (08) :4-9+51
[5]   论农业生物能源和能源作物 [J].
程序 ;
朱万斌 ;
谢光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5) :842-848
[6]   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J].
曹湘洪 .
化工进展, 2007, (07) :905-913
[7]   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J].
李军 ;
吴平治 ;
李美茹 ;
吴国江 .
自然杂志, 2007, (01) :21-25
[8]   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J].
吴国江 ;
刘杰 ;
娄治平 ;
康乐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 (01) :53-57
[9]  
绿色超级稻的构想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张启发, 2010
[10]  
生物质抗降解屏障[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美) 希默尔 (Himmel,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