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的工业化

被引:13
作者
刘佛丁
机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工业化; 经济发展;
D O I
10.14116/j.nkes.1999.05.010
中图分类号
F091.349 [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现代制度学派)]; F42 [中国工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20205 ; 0202 ;
摘要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使潜在的获利机会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改革旧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压力下,中国政府从19世纪末期开始转变经济政策,参照西方各国的样板,制定一系列新的工业、商业、金融业、税收政策。这些新制度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使经济在20世纪早期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在利益取向上与社会大多数人的偏离,以及传统意识形态与近代经济制度引进的冲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近代的制度变迁是被动的,因而也是滞后和不彻底的,有些只是一纸空文。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比西方国家缓慢的基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M].(美)科迪等主编;张虹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2]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人民出版社.1990,
[3]  
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M].聂宝璋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4]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统计集.[M].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