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力特征分析的城市安置社区公共空间研究——以苏州城区6个安置社区为例

被引:30
作者
王勇 [1 ]
邹晴晴 [1 ]
李广斌 [2 ]
机构
[1]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与资源学系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活力评价; 城市安置社区;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苏州;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05.012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由"散居"到"集居",安置社区面临社会关系重建的巨大压力。基于公共空间活力内涵,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城市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模型,以苏州市6个安置社区为例,对3种安置模式的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发现:(1)不同安置模式的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尽管异地安置社区的公共空间的设施完备、类型多样,但是其公共空间的社会活力度最低。对于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社区公共空间背后的社会属性比其物质属性更为重要。(2)公共空间因子活力度与关注度存在不匹配现象。基于"社会-空间"辩证互动逻辑,提出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策略:对于今后安置社区,适宜"村内小集居+跨村大聚居"的安置模式,通过最大程度维系原有"熟人社区"群体的社会边界,提升公共空间活力,减轻社区社会关系重建的压力;对于现有安置社区,可根据公共空间因子活力度和关注度的匹配关系,划分公共空间改造的优先级,采用差别化的改造策略,提升公共空间活力及其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领域化视角下的珠三角乡村城市化再思考——以广州市旧水坑村为例 [J].
刘云刚 ;
仵明霞 .
地理科学, 2016, 36 (12) :1834-1842
[2]   地理空间元数据关联网络的构建 [J].
赵红伟 ;
诸云强 ;
侯志伟 ;
杨宏伟 .
地理科学, 2016, 36 (08) :1180-1189
[3]   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 [J].
邹晴晴 ;
王勇 ;
李广斌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7) :829-838
[4]   “无主体半熟人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行为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 [J].
田鹏 ;
陈绍军 .
人口与经济, 2016, (04) :53-61
[5]   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J].
叶超 ;
谢瑜莺 .
地理科学, 2015, 35 (12) :1585-1590
[6]   机会公平视角下绍兴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 [J].
陈秋晓 ;
侯焱 ;
吴霜 .
地理科学, 2016, 36 (03) :375-383
[7]   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的影响因子研究——以南京主城区为分析对象 [J].
张帆 ;
邱冰 ;
万长江 .
现代城市研究, 2014, (08) :49-55
[8]   裂变与再生:苏南乡村公共空间转型研究 [J].
王勇 ;
李广斌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07) :112-118
[9]   上海市杨浦区的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研究 [J].
赵倩 ;
王德 ;
朱玮 .
上海城市规划, 2012, (06) :90-95
[10]   基于“时空分离”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其风险 [J].
王勇 ;
李广斌 .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27 (01)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