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检验

被引:53
作者
魏守华 [1 ]
姜宁 [1 ]
吴贵生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内生创新努力; 本土技术溢出; 国际技术溢出; 高技术产业;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0.01.004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文章运用1997-2006年面板数据,以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创新努力(R&D活动)为基准,实证分析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从中发现:在本土技术溢出中,大学等科研机构对产业创新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产业空间集聚的溢出效应呈不稳定性特征;在国际技术溢出渠道中,出口学习对创新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外资R&D活动的溢出效应不明显。进一步考察国际技术溢出效果与开放程度、开放模式关系后发现:就开放程度来看,国际技术溢出效果随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就开放模式来看,外资R&D主导型模式的溢出效果不明显,出口导向型模式的溢出效果较明显,而双重推进型———"引进来、走出去"模式的溢出效果很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 [J].
魏守华 ;
姜宁 ;
吴贵生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25-34
[2]   跨国公司在华研究与发展(R&D)溢出——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范爱军 ;
韩青 .
经济经纬, 2007, (04) :38-41
[3]   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 [J].
路风 ;
慕玲 .
管理世界, 2003, (12) :57-82+155
[4]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 [J].
江小涓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6) :4-14+204
[5]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 [J].
沈坤荣 ;
耿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5) :82-93+206
[6]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hannels fo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ies[J] . Xiaohui Liu,Trevor Buck.Research Policy . 2007 (3)
[7]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J].
Furman, JL ;
Porter, ME ;
Stern, S .
RESEARCH POLICY, 2002, 31 (06) :899-933
[8]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 . Glenn Ellison,Edward L. Glaeser.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7 (5)
[9]  
Government R & D expenditure and spa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fiv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 Rolf G. Sternberg.Research Policy . 1996 (5)
[10]  
R & D-Based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 . Charles I. Jon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