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基于“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分析

被引:72
作者
施晟 [1 ,2 ]
卫龙宝 [1 ]
伍骏骞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键词
农超对接; 合作绩效; 销售渠道; 农户收入; 合作剩余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321.42 [经济联合体]; F721 [商业经济体制和组织];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利用在山东省、海南省和浙江省的调查数据,以西兰花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为例,本文分析了"农超对接"进程中农户、合作社、超市之间的合作绩效和合作剩余分配情况。研究发现,在"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农户、合作社和超市三者进行了有效的合作,成功地提升了西兰花的市场价值。通过建立农户亩均西兰花净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本文发现,销售渠道的选择对农户亩均西兰花净收入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卖给合作社,且合作社卖给超市"这一销售渠道的农户获得的亩均西兰花净收入,显著高于选择"卖给合作社,但合作社未卖给超市"和"不通过合作社销售"两种销售渠道的农户获得的净收入。在"农超对接"进程中,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同行为主体对合作剩余的分配。其中,农户获取西兰花销售中的价格溢价;合作社获取其社会网络资源的经济租金;超市拥有市场营销活动的剩余索取权,并获取超额利润。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8+92 +92-9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供应链中玉米加工企业选择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45家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的调查 [J].
杨子刚 ;
郭庆海 .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04) :45-54+95
[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 [J].
张晓山 .
管理世界, 2009, (05) :89-96
[4]   订单农业及其组织模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J].
徐健 ;
汪旭晖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4) :39-47
[5]   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J].
郭建宇 .
中国农村经济, 2008, (11) :8-17
[6]   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收入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山东省苹果产业为例 [J].
胡定寰 ;
陈志钢 ;
孙庆珍 ;
多田稔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11) :17-24+41
[7]   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 [J].
黄祖辉 ;
鲁柏祥 ;
刘东英 ;
吕佳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5, (01) :9-13
[8]   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J].
周洁红 ;
金少胜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3) :46-53
[9]  
产权的经济分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Y.巴泽尔(YofamBarzel)著, 1997
[10]  
Impact of Contract Farming on Income: Linking Small Farmers, Packers, and Supermarkets in China[J] . Sachiko Miyata.World Development . 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