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转轨、国家能力与金融功能财政化

被引:58
作者
周立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北京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国家能力; 金融能力; 财政能力; 第二财政;
D O I
10.16538/j.cnki.jfe.2005.02.003
中图分类号
F812 [中国财政];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1201 ; 020204 ;
摘要
渐进改革过程中,中国政府面临许多挑战,需要保持并强化国家能力。为了弥补分权化改革中国家财政能力下降的不足,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业的控制,促使其行使财政职能。这体现为:在动员资源过程中,金融业替代税收收入功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业替代财政支出功能。由此,导致了金融资源被异化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金融业被异化为"第二财政"。作为"第二财政"的金融业,发挥着提供铸币收入、平衡预算赤字、替代财政投资、平衡地区差距、替代财政补贴等多项财政功能。这种替代既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渐进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有其现实上的不合理性———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的错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导下的金融改革,造成了这一错位,只有进行金融制度建设,赋权于财政,还权于金融,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公共财政制度,发展起健康的市场金融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改革期间中国金融业的“第二财政”与金融分割 [J].
周立 .
世界经济, 2003, (06) :72-79
[2]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 [J].
周立 ;
王子明 .
金融研究, 2002, (10) :1-13
[3]  
中国铸币收益问题的实证研究[J]. 冯玉明,俞自由.预测. 1998(06)
[4]   政府可得铸币收入与中央银行的利润估算 [J].
陈玉宇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7, (05) :26-33
[5]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 [J].
张杰 .
经济研究, 1997, (08) :21-26+79
[6]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J].
易纲 .
经济研究, 1996, (12) :26-33
[7]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周立著, 2004
[8]  
金融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兹维·博迪(ZviBodie), 2000
[9]  
政府与市场[M]. 中国计划出版社 , 胡鞍钢, 2000
[10]  
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张杰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