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探究

被引:47
作者
周绍东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方式; 互联网+农业; 农业经营模式; 社会分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人类历史上的农业生产方式分为小农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三种形式。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易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小农生产方式并未像经典作家所预言的那样,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基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态,改变了农业生产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中资本监督劳动的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农业家庭经营模式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还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社会分工广化来弥补农业生产过程难以实现流程专业化和纵向分工的缺陷。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在技术上超越小农生产方式,同时在生产方式和土地所有制上有别于资本主义农业的新型生产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5+97 +9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互联网+农业:合作社发展迎来新机遇 [J].
张瑞东 .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5, (07) :27-29
[2]   小农户参与大市场的集体行动:合作社社员承诺及其影响因素 [J].
蔡荣 ;
马旺林 ;
王舒娟 .
中国农村经济, 2015, (04) :44-58
[3]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现实检视——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J].
邓衡山 ;
王文烂 .
中国农村经济, 2014, (07) :15-26+38
[4]   农业特性与农业规模经营之再认识——以Y县规模经营为例 [J].
郁世平 ;
朱启臻 .
理论导刊, 2014, (06) :74-77
[5]   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 [J].
王春来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01) :43-48
[6]   范式冲突、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与资本下乡之争 [J].
王文龙 .
理论导刊, 2013, (11) :13-17
[8]   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 [J].
高强 ;
刘同山 ;
孔祥智 .
经济学家, 2013, (06) :48-56
[9]   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
蔡荣 ;
王学渊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4) :69-75+111
[10]   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 [J].
朱启臻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 (02) :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