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

被引:60
作者
易继明 [1 ]
周琼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私法》杂志
关键词
财产; 人格利益; 人格财产; 可替代财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传统的财产与侵权法理论一般不承认财产中的人格利益。近年来,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实践逐渐关注财产中的人格利益,并给予保护。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可分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财产、寄托特定人情感的财产、源于特定人身体的财产和源于特定人智慧的知识产权四大类;前两类为外在物的内化,后两类为内在自我的外化。依据事实和法律的标准被确定为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相对于可替代财产而言,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该得到更为充分的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LACKING A TRANSFORMATIVE SOCIAL-THEORY - A RESPONSE [J].
RADIN, MJ .
STANFORD LAW REVIEW, 1993, 45 (02) :409-424
[2]   PROPERTY AND PRAGMATISM - A CRITIQUE OF RADINS THEORY OF PROPERTY AND PERSONHOOD [J].
SCHNABLY, SJ .
STANFORD LAW REVIEW, 1993, 45 (02) :347-407
[3]   PROPERTY AND PERSONHOOD [J].
RADIN, MJ .
STANFORD LAW REVIEW, 1982, 34 (05) :957-1015
[4]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M].张新宝; 著.法律出版社.2007,
[5]  
民法导论.[M].(德) 施瓦布; 著.法律出版社.2006,
[6]  
侵权责任法案例重述.[M].李显冬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7]  
人民法院案例选.[M].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8]  
主体性与私权制度研究.[M].彭诚信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  
侵权责任法原理.[M].张新宝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  
著作权法原理.[M].汤宗舜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