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历史背景、动力及测度

被引:5
作者
梁中堂
机构
[1] 山西省人民政府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关键词
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 中国的现代化; 现代化测度;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03.02.002
中图分类号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实现现代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普遍愿望,也是当时美国"冷战"的产物。现代化理论宣传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主张通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所以曾遭致环境保护主义和许多"左"的理论批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此理论无法使国家持续发展。所以,经过二三十年热潮后,各种现代化理论均已走上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对西方现代化理论持一种独特的理解。在现代化的测度和衡量方面,应以国家为单位。到2050年之前,我国的现代化目标只是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使用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人类发展指标体系,完全可以确定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在世界各国中的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自由主义的终结.[M].(美)伊曼努尔·华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等著;郝名玮;张凡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  
经济发展思想史.[M].(澳)海因茨·沃尔夫冈·阿恩特(H.W.Arndt)著;唐宇华;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7,
[3]  
现代经济增长.[M].(美)库兹涅茨著;戴睿;易诚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  
现代化问题探索.[M].[美]瓦尔马(B·N·Varma) 著;周忠德;严炬新 编译.知识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