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权本质变革论

被引:36
作者
袁雪石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
关键词
姓名权; 身份权; 人格权; 财产权;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05.02.006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单纯认定姓名权是人格权观点存在的缺陷。姓名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姓名权的本质。等级社会中的姓名具有表明等级关系的功能 ,姓名可以成为身份权的客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姓名用于体现社会评价和指代特殊事物 ,姓名因此分别成为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客体。先占理论、功利主义理论和人格理论可以成为作为财产权的姓名权的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革命的非物质财产法 [J].
吴汉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122-133+206
[2]  
政法笔记[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冯象, 2004
[3]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英)彼得·斯坦, 2004
[4]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俞江著, 2003
[5]  
中国家族法原理[M]. 法律出版社 , (日)滋贺秀三著, 2003
[6]  
美国知识产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李明德著, 2003
[7]  
知识产权法哲学[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冯晓青著, 2003
[8]  
中国知识产权评论[M]. 商务印书馆 , 黄海峰执行编辑, 2002
[9]  
商事人格权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程合红著, 2002
[10]  
中国姓氏[M]. 安徽教育出版社 , 罗晓帆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