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被引:185
作者
范兴华 [1 ,2 ]
方晓义 [1 ]
刘勤学 [1 ]
刘杨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一般儿童; 社会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发展与环境作用 [J].
申继亮 .
当代青年研究, 2008, (10) :9-16
[2]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J].
方晓义 ;
范兴华 ;
刘杨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93-99
[3]   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 [J].
李小青 ;
邹泓 ;
王瑞敏 ;
窦东徽 .
心理科学, 2008, (04) :909-913
[5]   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J].
李晓巍 ;
邹泓 ;
金灿灿 ;
柯锐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2) :54-59
[6]   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J].
郝振 ;
崔丽娟 .
心理科学, 2007, (05) :1199-1201+1207
[7]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J].
刘霞 ;
范兴华 ;
申继亮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3) :98-102
[8]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 [J].
刘霞 ;
赵景欣 ;
申继亮 .
中国教育学刊, 2007, (06) :6-8+20
[9]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J].
刘正奎 ;
高文斌 ;
王婷 ;
王晔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02) :177-179+182
[10]   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 [J].
陶沙 .
心理学报, 2006, (06) :88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