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镇尺度的中国25省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115
作者
柏中强 [1 ,2 ]
王卷乐 [1 ,3 ]
杨雅萍 [1 ,3 ]
孙九林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乡镇尺度; 格局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尺度特征,精细尺度的人口分布是当前人口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乡镇(街道)是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开发布的最小行政单元,乡镇级人口密度计算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能够更客观、精细地刻画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和态势,为促进中国人口的合理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文收集处理了2000年中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镇(街道)级行政边界数据,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了乡镇级平均人口密度。采用Lorenz曲线、空间分析及样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乡镇(街道)人口分布的疏密结构、空间集聚性、纬向和经向规律。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分省探究了地形起伏度、水网密度、路网密度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利用夜间灯光指数表征)等4个因素对于乡镇级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乡镇级平均人口密度能够有效区分出县域内部的人口密度高低差异,整体不均衡性高于基于县级平均人口密度的研究结果;2乡镇(街道)人口分布总体规律是西北稀疏东南密集,同时,东南密中有疏,西北疏中有密;3乡镇(街道)人口分布的经纬向规律变异较大,既受中国三级阶梯地貌大势的影响,也受局部微地形及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并和海岸线、交通枢纽及大江大河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耦合性。4乡镇级平均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水网密度、路网密度及夜间灯光指数等显著相关,省级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28、0.61、0.69。5在乡镇尺度上,地形条件及区域发展水平对辽、吉、京、津、沪、冀、豫、陕、晋、鲁、皖、苏、湘、鄂、赣、浙、闽、粤、琼等省份的人口分布具有较强的决定作用。6对于藏、青、蒙、滇、黔等5省或自治区,需要引入更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来解释其人口分布的特殊规律。本研究扩充了中国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尺度和维度,并引入了新的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所构建的覆盖中国25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镇(街道)级人口分布科学数据集丰富了中国人口地理学的2000年本底数据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229 / 124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中国省际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分析方法与实证 [J].
邓羽 ;
刘盛和 ;
蔡建明 ;
鲁玺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473-1486
[2]   北京市人口时空变化与情景预测研究 [J].
梁昊光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487-1495
[3]  
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成因[J]. 方瑜,欧阳志云,郑华,肖燚,牛俊峰,陈圣宾,逯非.应用生态学报. 2012(12)
[4]   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 [J].
张志斌 ;
潘晶 ;
达福文 .
地理研究, 2012, 31 (11) :2055-2068
[5]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研究 [J].
周自翔 ;
李晶 ;
任志远 .
地理科学, 2012, 32 (08) :951-957
[6]   DMSP/OLS数据应用研究综述 [J].
王鹤饶 ;
郑新奇 ;
袁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1) :11-19
[7]   20世纪人口地理学研究进展 [J].
封志明 ;
李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2) :131-140
[8]   中国省级人口转变的时空演变进程——基于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 [J].
马妍 ;
刘爽 .
人口学刊, 2011, (01) :16-23
[9]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 [J].
刘睿文 ;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0) :1171-1177
[10]   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格网尺度效应分析——以义乌市为例 [J].
叶靖 ;
杨小唤 ;
江东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01) :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