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经济的双重目标与TFP核算的微观基础

被引:14
作者
王曦
舒元
才国伟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国有经济; 双重目标; TFP核算; 微观基础;
D O I
10.13821/j.cnki.ceq.2007.01.004
中图分类号
F123.7 [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 F061.2 [增长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201 ;
摘要
本文论证,在经济转型期间,我国国有经济存在产量与利润的双重目标,这背离了传统TFP份额增长核算法的微观基础。我们证明,此时传统TFP份额核算法低估了国有经济的真实TFP增长率,也低估了整体经济的TFP增长率;并且这种低估具有系统性,不会因数据质量问题以及生产函数的形式而改变。有鉴于此,我们推导了新的TFP核算公式。最后我们在一定假设下进行了实际测算:新方法测算的TFP年均增长率比传统方法测算的结果高1.8个百分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章奇 .
管理世界, 2004, (08) :81-89+127
[2]   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管理世界, 2004, (07) :22-28
[3]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4]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5]   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 [J].
叶裕民 .
经济学家, 2002, (03) :115-121
[6]   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决定因素:1990—1994 [J].
孔翔 ;
RorbertE.Marks ;
万广华 .
经济研究, 1999, (07) :40-48
[7]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
[8]   双重目标的企业行为模型——兼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J].
刘小玄 ;
刘芍佳 .
经济研究, 1998, (11) :34-42
[9]   核算全要素生产率 [J].
支道隆 .
统计研究, 1997, (03) :45-48
[10]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舒元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