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4
作者
韩雪梅
马振民
王惠
机构
[1] 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人类发展指数; 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对2000—2007年青岛市生态足迹和人类发展指数进行计算,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角度分析青岛市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0—2007年间,青岛市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的比例由4.37∶1增至6.40∶1,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最大,并且增长迅速,在总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38.10%增至2007年的52.24%,是导致青岛市生态超载的主要原因;青岛市人类发展指数较高;青岛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处于不协调发展状态。因此,建议增加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和提倡绿色消费,以实现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0, 1991, 1994, 1995, 1997. UNDP. . 1997
[2]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 Rees WE.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 1992
[3]  
The Huma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aconstructive proposal. Neumayer E. 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1
[4]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5]   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 [J].
李利锋 ;
成升魁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4) :375-382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 [J].
杨振 ;
牛叔文 ;
常慧丽 ;
刘正广 .
经济地理, 2005, (04) :542-546
[7]   生态足迹的修正及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以上海市为例 [J].
高成康 ;
王少平 ;
陆雍森 ;
李建华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4) :58-60+99+118
[8]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9]   地球的生态负债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挑战——WWF《生命行星报告2006》分析 [J].
王勤花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8, (05) :2424-2429
[10]   中国省级人类发展指数空间差异分析 [J].
吴映梅 ;
普荣 ;
白海霞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 (08)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