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

被引:60
作者
姜广辉 [1 ,2 ]
张凤荣 [2 ]
谭雪晶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空间结构; 调整; 类型划分; 平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巨大差异性,其用地空间结构调整应坚持分类整治的原则。该文基于对农村居民点现状类型、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发展基础4方面考虑,选取相关定量指标,采用可达性测算、适宜性评价、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在农村居民点斑块水平上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积极发展型、内部挖潜型、自然衰退型、搬迁兼并型4类用地空间结构调整类型,进而分析了其用地特点和空间结构调整方向。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地利用的现状及适宜性,符合当地实际,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J].
鲍艳 ;
胡振琪 ;
柏玉 ;
郭瑞珊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8) :87-90
[2]   村庄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J].
王富更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3) :106-109
[3]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J].
林毅夫 .
北方经济, 2006, (05) :5-6
[4]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居民出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 [J].
尹凌 ;
李满春 ;
陶冶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6, (01) :62-66
[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和整理 [J].
姜广辉 ;
张凤荣 ;
颜国强 ;
宋伟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5, (04) :60-65
[6]   基于GIS的可达性评价方法比较 [J].
杨育军 ;
宋小冬 .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4) :27-32
[7]   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 [J].
杨庆媛 ;
田永中 ;
王朝科 ;
周滔 ;
刘筱非 .
地理研究, 2004, (04) :469-478
[8]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 [J].
高燕 ;
叶艳妹 .
农村经济, 2004, (03) :23-25
[9]   居民点重构——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种城市化模式 [J].
吕学昌 .
城市规划, 2003, (09) :71-73
[10]   三峡库区县土地开发整理分区方法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J].
涂建军 ;
廖和平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1) :84-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