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问题新探——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

被引:12
作者
徐清 [1 ]
刘义圣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福建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农业; 技术进步; 新农村建设;
D O I
10.19357/j.cnki.35-1295/d.2006.03.010
中图分类号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摘要
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给予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一个重要警示:技术停滞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生产落后,无法突破低水平均衡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低水平均衡。依托技术进步,打破技术滞后的低水平均衡,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发展经济学的技术进步理论,则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各种可供借鉴的模式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的由来 [J].
黄蕙 .
瞭望新闻周刊, 2005, (47) :18-20
[2]   建立城乡就业并重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J].
孙庆奇 .
中国劳动, 2005, (07) :21-23
[3]   科技助推中国农业转型——中美农业发展对比分析 [J].
王琳 ;
尹继东 .
发展, 2005, (05) :55-56
[4]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J].
张长娟 ;
贺卫华 .
学习论坛, 2005, (04) :16-18
[5]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上海三联书店 , 林毅夫著, 2005
[6]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管理[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熊银解,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