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的经济增长效应

被引:21
作者
许培源 [1 ,2 ]
程钦良 [1 ]
机构
[1]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2]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科技合作;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D O I
10.16538/j.cnki.jfe.2020.05.010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和支撑。那么,当前合作的主要国家和模式有哪些?其促进沿线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应如何?合作该如何提质增效?文章在分类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7年44个沿线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合作较多的为东南亚及南亚等地理临近国,且具有偏向性,以技术转移类合作为主;(2)各种科技合作可归并为研发合作类和技术转移类,两者分别通过影响研发能力和知识存量而促进沿线国的经济增长,且对不同技术基础条件的国家作用不同;(3)两类合作在产生经济增长效应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因此两类科技合作同时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4)若将沿线国分为创新落后者和创新追赶者,则研发合作类的作用效果在两类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既与合作的技术层次和难度有关,也与技术转移类合作直接的生产率效应有关。上述结论说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要因国(地)施策,坚持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并举,注重研发合作的基础和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5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 [J].
刘思明 ;
张世瑾 ;
朱惠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 36 (04) :3-23
[2]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交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 [J].
路铁军 ;
王泽森 .
国际经济合作, 2018, (11) :25-28
[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六)——以新加坡为例 [J].
刘进 ;
张露瑶 .
世界教育信息, 2018, 31 (11) :60-65
[4]   “一带一路”跨国专利合作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张明倩 ;
柯莉 .
软科学, 2018, 32 (06) :21-25+29
[5]   “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中国国际技术合作的对策 [J].
闫春 ;
李斌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3 (02) :116-125
[6]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技术转移机制创新研究 [J].
任虎 ;
袁静 .
科技与法律, 2018, (01) :32-37
[7]   “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和路径研究 [J].
魏澄荣 .
亚太经济, 2017, (06) :24-27
[8]   开放经济下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国际经验与中国启示 [J].
程惠芳 ;
陈超 .
经济研究, 2017, 52 (10) :21-36
[9]   重大工程供应链协同合作利益分配研究 [J].
时茜茜 ;
朱建波 ;
盛昭瀚 .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 (05) :42-51
[10]   “一带一路”框架中的合作基础——基于沿线核心国家创新力现状的分析 [J].
胡键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 46 (02) :92-102